
广东两村,百年世仇不通婚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,车队绵延数里和解:祠堂的酒敬了三杯

当两位白发苍苍的族老,在祠堂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时,围观的人群里,有人悄悄抹起了眼泪。
这一握,他们等了足足一百多年。

在广东汕头,仙门城村和深溪村是邻居,但也是一百多年的“仇人”。一道无形的墙,隔绝了两个村子整整数代人。
村里的老人说,两村的孩子从小就被告诫:不许和对面村的人说话,更不许通婚。这规矩,比天还大。

谁能想到,2023年9月29日这一天,这道墙,会以一种极为震撼的方式,轰然倒塌。
要说起这梁子,还得把时间倒回到清朝末年。

那时候,仙门城村在大沙溪的上游,深溪村在下游。为了争夺山林和溪水,两个村子没少发生过摩擦。
矛盾在一次次的争吵中升级,最终演变成了械斗。那一次,双方都见了血,死了人。

血海深仇就此结下。
双方的族人立下毒誓:两村之人,生不往来,死不通婚。这个誓言,像一道枷锁,牢牢地套在了两个村子后代的身上。

一百多年过去了,世界早已天翻地覆。当年的山林溪水,不再是生存的唯一依靠。但那道祖辈传下来的仇恨,却依然像幽灵一样,盘旋在两个村子的上空。
村里的年轻人想不通,都是乡里乡亲,抬头不见低头见,为什么非要跟仇人一样?

有年轻人在外面自由恋爱,一说起家是哪个村的,对方的父母脸色立马就变了。多少好姻缘,就因为这句“祖宗规矩”,被活活拆散。
做生意也是一样。明明对面村有个更好的供应商,或者更大的客户,但一想到那条规矩,只能绕着走,宁愿舍近求远。

这种无形的束缚,让两个村子的人都感到了疲惫。
近年来,在一些乡贤和地方人士的奔走下,和解的声音开始出现。

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抱着老黄历不放?”
“为了子孙后代,这口气也该咽下去了。”

然而,打破这道持续百年的无形之墙,又谈何容易?它需要一个契机,更需要一场极具分量的仪式,来告慰祖先,昭告后人。
这一天,终于来了。

9月22日这一天,天还没亮,两个村子就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和鞭炮声。
几十辆挂着大红花的豪车,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,缓缓驶出村口。这不是嫁娶,也不是出殡,而是去迎接一百年前的“仇人”。

深溪村的车队前往仙门城村,仙门城村的车队也开向深溪村。
在仙门城村的村口,红毯从路口一直铺到了刘氏宗祠门口。彩烟在道路两旁升腾,像两条绚丽的彩虹,迎接“贵客”的到来。

仙门城村的族老们,穿着崭新的深红色大褂,早早地等在了村口。当深溪村的车队抵达时,他们亲自上前,拉开车门,迎下了深溪村的代表。
没有想象中的尴尬和扭捏。

双方的手,自然而然地握在了一起。那紧紧的一握,仿佛要把一百多年的隔阂与恩怨,都彻底捏碎。
在热烈的掌声中,两村的族老和乡贤代表,手拉着手,并肩走上了红毯。

这一幕,让在场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,红了眼眶。他们活了大半辈子,从没想过能亲眼看到两个村子的人,如此亲近地站在一起。
同样的场景,也在深溪村的赵氏宗祠前上演。

最核心的仪式,在祠堂里。
祠堂内,气氛庄严肃穆。供桌上摆满了祭品,烤鸭、烧鸡、大龙虾……最显眼的是几只被绑在凳子上的活羊,嘴里都塞着一颗橘子,寓意着“大吉祥”。

两村的族老们,并排跪在蒲团上,朝着共同的先祖牌位,郑重地磕了三个头。
随后,主祭的乡贤代表端起酒杯,先是向前后左右推了推,又在胸前画了个圆,最后,将杯中的酒缓缓洒在地上。

这三杯酒,一杯敬天地,一杯敬祖先,一杯敬未来。
敬祖先,是告诉他们,子孙后代们决定放下了。那些因争斗而逝去的生命,那些被仇恨捆绑的岁月,都将随这杯酒,沉入土地,化为尘埃。

敬未来,是祈盼从今往后,两村再无隔阂,世代友好,共谋发展。孩子们可以自由嫁娶,生意人可以坦荡合作。
仪式结束后,便是盛大的联谊宴席。

几百张桌子座无虚席,龙虾、海参、鱼翅、红东星斑……菜肴的丰盛程度,足以看出双方对这次和解的诚意和决心。
酒席上,曾经“老死不相往来”的两个村子的人,此刻正推杯换盏,互诉衷肠。一位大叔喝得高兴,甚至对着镜头做起了鬼脸。

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,是装不出来的。
有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这个决定,造福了我们的后代。以后孩子们谈婚论嫁,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。”

是啊,祖先的规矩,是基于当时的情况。当世界变了,人心变了,固守成规,伤害的只会是自己人。
那道横亘在仙门城和深溪村之间,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无形高墙,终于在这一天,在震天的锣鼓和乡亲们的笑声中,彻底瓦解。

从今往后,大沙溪的水,流淌的将不再是隔阂,而是两村人共同的希望。
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